也 要 憑 愛 心 行 事 , 正 如 基 督 愛 我 們 , 為 我 們 捨 了 自 己 , 當 作 馨 香 的 供 物 和 祭 物 , 獻 與 神 。
Add Your Tooltip Text Here

撒谎三角形:教你如何识别谎言?

以前有一本书,叫《FBI教你如何识别撒谎》,里面说了很多方法,比如:

1、多问开放性问题,撒谎者很难重复其中的细节;

2、陈述时不说“我”,喜欢用“没看见”代替“我没看见”;

3、对自己根本不记得的事,又喜欢编造一些细节,让自己更可信;

4、撒谎者细节的详略不成比例,比如骗保者在讲述案发过程时,会把早上如何出门的细节讲得很啰嗦,却有意跳过“撞车”的细节。

然而,这些技巧,要求有丰富的经验,专业性太强,掌握得不好容易“冤枉好人”。更重要的是,它只能告诉我们“撒谎者做了什么”。

而撒谎需要两个人,一个人说,一个人听,所以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撒谎”。

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撒谎者的整个心理过程,这就是针对企业财务造假的理论——“舞弊三角”。

企业造假是一群人为了某一个目标一起撒谎,而个体的撒谎行为,只要是理性的,同样要具备这个“舞弊三角”的三个条件。

一、撒谎三角

“舞弊三角”是指美国反舞弊准则(SAS 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企业造假行为中通常要具备的三个主要条件:

压力(Pressure):企业造假的动机

机会(Opportunity):让“造假行为不被发现”或发现后“能逃避惩罚”的方法

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找理由,为了让自己的造假行为长期维持下去

A股的大部分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从银广夏到乐视网再到康得新,并非一开始就要存心欺骗投资者,而是出于各种目的,比如融资扩大规模、迎合地方政府的政绩、企业领导人的个人野心,等等,宣布了一个过于宏大的目标,当企业CEO意识到目标无法达成,又不愿意承认失败时,这就构成了一个压力(Pressure)。

在这个“压力”迫使下,CEO开始用虚构收入等方法进行财务造假,这就是机会(Opportunity)。

财务数据都是一环套一环,一个谎言往往需要十个新的谎言来掩盖,导致造假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造假到最后,经营上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为了掩盖谎言,大部分中高层员工都参与到这一造假行为中。为了安抚员工,CEO不得不编出一整套崇高的使命来让造假行为合理化,这就是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这三个条件一环套一环,既是造假企业的一般规律,也成为审计人员顺藤摸瓜的方法。所以,虽然造假总是先有“压力”,但第二个条件“机会”却总是审计人员最先入手的地方。

二、撒谎三角:机会

一般而言,审计人员对舞弊三角的第二个角“机会”更感兴趣。

因为这里有撒谎的直接证据,比如特别容易造假的“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等等科目,形成大存大贷、现金流异常、关联交易异常等。

为什么上市公司中的造假重灾区是农业类公司?农业类公司的收购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不规范交易,审计核查很难,造假者就更容易肆无忌惮。

同样,撒谎者也知道这里藏着不可告人的东西,常常会刻意回避这些地方,这也成为大部分“测谎术”的重点。

比如开头的《FBI教你如何识别撒谎》说,审讯人员问到关键情节时,说谎者会倾向于说得更简洁一些,以免漏出马脚,在审计人员强调这些细节时,说谎者会出现证据不连贯,犹豫不决。

不过,有经验的说谎者也会刻意在这些方面加强训练,导致审讯人员的经验失效;人人都有正当秘密,在涉及秘密时也会出现撒谎者的特征,单纯用这个方法容易“冤枉好人”。

所以,识别造假或谎言,需要把整个谎言三角形联系起来,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撒谎”,想要知道这些,必须关注另外两个因素——“压力”和“自我合理化”。

三、撒谎三角:压力

压力(Pressure) 是企业造假的动机:为了上市圈钱、为了政绩、为了掩盖亏损、为了不让负面消息扩散……压力超过一定程度,必然有人铤而走险。

个体撒谎的压力就更多了:

销售员伪造销售业绩,是为了应对公司KPI压力;
酒店开房的丈夫谎称加班,是害怕“包二奶”暴露后的舆论压力;
学生伪造家长签名,是逃避家长“巴掌”的压力……

就像破案一定要找到“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一样,发现谎言的疑点后,不要轻易下结论,最好从“压力”的角度入手,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说谎——这是一个“代入”对方心理世界的过程,需要你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一下他的“压力”,你也许会得到比“有没有撒谎”更有用的信息。

《皇帝的新衣》中,皇帝和大臣撒谎,压力是“害怕被认为是无能之辈”,老百姓撒谎,压力是“害怕被当成道德破坏的人”,只有小孩子不说谎,因为它没理想没追求。

有些临时说谎的压力来自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我看到一个旅游指南,说在印度问路,一定要多问几个人,交叉验证。因为对于印度人来说,说不知道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有时候会凭着不靠谱的印象大概地指一条路给你。

撒谎是一个负面的行为,但“压力”却通常来源于“正能量”的目标:

孩子考试作弊,员工KPI造假,压力可能来自“追求卓越”;

婚外情出轨,压力可能是当年“爱的承诺”,所以有一句话,“承诺在没兑现前都是谎言”;

企业把失败的“锅”推给某个员工,压力可能来自于“维护组织稳定”。

特别说明

我们通过公开渠道获得这些信息,不意味着具有此信息的使用权。本站属非盈利自愿者创建,如有版权争议,请来函告知以便我们删除。

撒谎三角形:教你如何识别谎言?

以前有一本书,叫《FBI教你如何识别撒谎》,里面说了很多方法,比如:

1、多问开放性问题,撒谎者很难重复其中的细节;

2、陈述时不说“我”,喜欢用“没看见”代替“我没看见”;

3、对自己根本不记得的事,又喜欢编造一些细节,让自己更可信;

4、撒谎者细节的详略不成比例,比如骗保者在讲述案发过程时,会把早上如何出门的细节讲得很啰嗦,却有意跳过“撞车”的细节。

然而,这些技巧,要求有丰富的经验,专业性太强,掌握得不好容易“冤枉好人”。更重要的是,它只能告诉我们“撒谎者做了什么”。

而撒谎需要两个人,一个人说,一个人听,所以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撒谎”。

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撒谎者的整个心理过程,这就是针对企业财务造假的理论——“舞弊三角”。

企业造假是一群人为了某一个目标一起撒谎,而个体的撒谎行为,只要是理性的,同样要具备这个“舞弊三角”的三个条件。

一、撒谎三角

“舞弊三角”是指美国反舞弊准则(SAS 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企业造假行为中通常要具备的三个主要条件:

压力(Pressure):企业造假的动机

机会(Opportunity):让“造假行为不被发现”或发现后“能逃避惩罚”的方法

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找理由,为了让自己的造假行为长期维持下去

A股的大部分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从银广夏到乐视网再到康得新,并非一开始就要存心欺骗投资者,而是出于各种目的,比如融资扩大规模、迎合地方政府的政绩、企业领导人的个人野心,等等,宣布了一个过于宏大的目标,当企业CEO意识到目标无法达成,又不愿意承认失败时,这就构成了一个压力(Pressure)。

在这个“压力”迫使下,CEO开始用虚构收入等方法进行财务造假,这就是机会(Opportunity)。

财务数据都是一环套一环,一个谎言往往需要十个新的谎言来掩盖,导致造假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造假到最后,经营上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为了掩盖谎言,大部分中高层员工都参与到这一造假行为中。为了安抚员工,CEO不得不编出一整套崇高的使命来让造假行为合理化,这就是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这三个条件一环套一环,既是造假企业的一般规律,也成为审计人员顺藤摸瓜的方法。所以,虽然造假总是先有“压力”,但第二个条件“机会”却总是审计人员最先入手的地方。

二、撒谎三角:机会

一般而言,审计人员对舞弊三角的第二个角“机会”更感兴趣。

因为这里有撒谎的直接证据,比如特别容易造假的“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等等科目,形成大存大贷、现金流异常、关联交易异常等。

为什么上市公司中的造假重灾区是农业类公司?农业类公司的收购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不规范交易,审计核查很难,造假者就更容易肆无忌惮。

同样,撒谎者也知道这里藏着不可告人的东西,常常会刻意回避这些地方,这也成为大部分“测谎术”的重点。

比如开头的《FBI教你如何识别撒谎》说,审讯人员问到关键情节时,说谎者会倾向于说得更简洁一些,以免漏出马脚,在审计人员强调这些细节时,说谎者会出现证据不连贯,犹豫不决。

不过,有经验的说谎者也会刻意在这些方面加强训练,导致审讯人员的经验失效;人人都有正当秘密,在涉及秘密时也会出现撒谎者的特征,单纯用这个方法容易“冤枉好人”。

所以,识别造假或谎言,需要把整个谎言三角形联系起来,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撒谎”,想要知道这些,必须关注另外两个因素——“压力”和“自我合理化”。

三、撒谎三角:压力

压力(Pressure) 是企业造假的动机:为了上市圈钱、为了政绩、为了掩盖亏损、为了不让负面消息扩散……压力超过一定程度,必然有人铤而走险。

个体撒谎的压力就更多了:

销售员伪造销售业绩,是为了应对公司KPI压力;
酒店开房的丈夫谎称加班,是害怕“包二奶”暴露后的舆论压力;
学生伪造家长签名,是逃避家长“巴掌”的压力……

就像破案一定要找到“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一样,发现谎言的疑点后,不要轻易下结论,最好从“压力”的角度入手,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说谎——这是一个“代入”对方心理世界的过程,需要你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一下他的“压力”,你也许会得到比“有没有撒谎”更有用的信息。

《皇帝的新衣》中,皇帝和大臣撒谎,压力是“害怕被认为是无能之辈”,老百姓撒谎,压力是“害怕被当成道德破坏的人”,只有小孩子不说谎,因为它没理想没追求。

有些临时说谎的压力来自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我看到一个旅游指南,说在印度问路,一定要多问几个人,交叉验证。因为对于印度人来说,说不知道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有时候会凭着不靠谱的印象大概地指一条路给你。

撒谎是一个负面的行为,但“压力”却通常来源于“正能量”的目标:

孩子考试作弊,员工KPI造假,压力可能来自“追求卓越”;

婚外情出轨,压力可能是当年“爱的承诺”,所以有一句话,“承诺在没兑现前都是谎言”;

企业把失败的“锅”推给某个员工,压力可能来自于“维护组织稳定”。

特别说明

我们通过公开渠道获得这些信息,不意味着具有此信息的使用权。本站属非盈利自愿者创建,如有版权争议,请来函告知以便我们删除。

编者推荐

5/5

最新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