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重视实践,不重视理论
在谈理论的时候,总有人喜欢跳出来说,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你看书能学会游泳吗?我从来都没否认实践的重要性,就好像我说鸡蛋很有营养,你非要和我说鸡肉也很有营养,但两者并不冲突。
在我看来,实践绝对称不上「最重要」,理论和实践都很重要,就拿游泳来举个例子:「一个人光有实践,就好像在泳池里自学游泳,后果是什么?学了很久可能都学不会,就算学会了姿势也不对,游得又慢又浪费力气。」
游泳教练就类似于书中的理论,他告诉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快学会游泳,游得更快更轻松,接着你还要看你找到教练水平好不好,如果是200块钱一小时的教练,和奥运会的教练,最后练出来也是天差地别的。
所以自学游泳、普通教练、奥运级别教练,最后必然会导致不一样的成绩,如果你是有钱人,就可以找个学习教练,例如你想学习投资,你找巴菲特当教练,天天教你,你投资肯定很厉害。
但问题不是每件事每个技能,都能像游泳一样请教练的,特别是能赚钱的事,像是投资,都不会有人愿意一对一教你,因为他本身能够技能赚很多钱,干嘛还要教别人来赚钱。
除非他能够一次性开班教很多人,这样就能够薄利多销,他才愿意教,一对一的话,一般人请不起。
我们一开始只能把书本或课程当作是教练,去读巴菲特写过的或推荐过的书,用书本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你完全不学理论,跑去天天买卖股票,不可能会成功,只有透过不断地学习理论再去实践,回过头再学习理论,一直循环,那投资能力才会越来越好。
2、急功近利
很多人总是担心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没有变化,就这么短的时间能有多少变化?而如果能有变化,对几十年来都深耕一件事情的人公平吗?
这边我更认同李笑来说的:「7年就是一辈子」,也就是你坚持做某件事情7年,会给你的人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3、迷恋鸡汤
经常能听到一些鸡汤,像是马云多少岁创业成功、奥巴马和川普多少岁才当上总统,总之把各个年龄层的特例统统都拿出来,论证任何年龄都有机会成功。
可现实却只讲事实不讲鸡汤,为什么每个人年轻人刚毕业一定要迫切成长、功利的说要追求成功、或者经济上的成功,就是因为从数据来看,一个人过了30岁,成功的机会会大大降低。
简单来说,你30岁是怎么样,你之后40岁、50岁、60岁基本不会有太多的改变,好就好,坏就坏,这个年龄之后的各种思维和行为都已经一定程度固化,可塑性很低,甚至还有家庭和孩子,改变就更难了。
无可否认,一定会存在一些特殊的例子,但毕竟是少数,我们要为这大概率提早做好准备,那你还是20多岁的年轻人要做什么准备?
2字出头肯定来得急,所以千万不能再有我还年轻,我还有时间这种心态,而是不管专业还是业余时间都要全方位提升自己,把握住这段可塑性最强的时段,多看书多思考改变你的思维,改变思维才有机会改变行动。
而30岁之后的人呢,虽然在数据上来看能改变的人越来越少,但依然还是有机会改变,成为那少数人,第一步就是认识到为什么能改变的人这么少呢?
最大的困难可能是要放下面子,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思维固化,觉得自己是个成年人,活了这么久,就应该比年轻人懂得更多,所以就不愿意学习新事物了。
想要改变就要重新扮演「学生」的角色,重新回到20岁,以前是怎么学习的,现在就应该放下成见去重新学习。
4、排斥鸡汤
很多人总是排斥鸡汤,要么就是真的心态好的爆炸,不需要任何激励,要么就是人云亦云,别人讨厌也跟着一起讨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鸡汤都是有一定作用的,我们不是机器人,如果没有任何情绪,我们自然可以很简单,完全按照方法论和干货所说严格执行,可惜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的高低起伏,在低谷的时候就应该要看看鸡汤拉自己一把。
打个比方:
健身教练或任何运动的教练,除了教你运动技巧以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甚至认为和技巧各50%的重要性,就是对你的鼓舞和激励。
在个人或整个团体士气低落,比赛正处于落后的时候,教练都会说一番话来让团队重新振作,只有先稳定情绪才能打好比赛,特别是在比赛的过程中,不会再教你平时训练的技巧,可能更多的是战略的改变和激励。
的确,运动技巧在平时会占大部分时间,例如8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磨炼技巧的,你不可以本末倒置,80%都在说鸡汤,那就是自欺欺人了,有20%可能真的是处于低谷期,这就需要鸡汤的帮助。
尽管80%是技巧,20%是鸡汤,但这20%的鸡汤的重要性是不亚于80%的技巧的,因为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80%的技巧再好也会完全失灵,你必须要依靠20%的鸡汤让自己先恢复了。
总的来说,多读书、多实践,保持耐心,不要迷恋鸡汤,也不要抗拒鸡汤!